此外,地球的海平面连续第十年上升,创下比1993年卫星测量开始时的平均水平高出97毫米的新纪录。
四、队伍保障全力打造环保铁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固废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监管等急需紧缺领域以及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生态环境队伍能力。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确保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主动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及影响公众健康行为,有效运用媒体监督手段,形成舆论监督合力,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严格执法,加强测管协同,提高执法监测能力。各县(市)均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887个建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工作,5县(市)、1区的38个饮用水源地村屯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项目已全面完成。加强红线监管工作,积极与国家、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对接,全面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情况,及时进行生态风险预警。(二)规划指标充分衔接国家和省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坚持可监测、可评估、可分解、可考核选取指标项,十四五指标体系包括水、大气、土壤地下水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状况、核与辐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七大类,共计24项指标(表2)。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宣传,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实践创新基地、无废城市、美丽河湖创建规程宣传工作。持续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12个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达标。近日,他和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这说明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设计减排政策应当重点关注具有显著协同效益的相关措施。可观的协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大气污染治理发生历史性变革。北京蓝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联合国环境署将之誉为北京奇迹,并发布了独立评估报告为其他城市提供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2013年启动的中国清洁空气行动交出了减污降碳两份成绩单: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74个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低50%以上;二氧化碳累计协同减排24.3亿吨。
随着清洁空气行动的实施,我国大量低效的工厂已经被升级或淘汰,中国工业的整体能源效率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其中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工业燃煤锅炉是我国协同减排贡献最大的两项措施。
如果更换成大型燃煤锅炉,燃烧效率可达84%以上,这一过程通过节约煤炭使用量产生了减污降碳的协同效益。此外,研究者表示,中国协同降污减碳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重要启示。八年间,五项措施累计节能10.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当前中国每年能源消费量(约52.4亿吨标准煤)的1/5。贺克斌说,双碳目标下,中国迫切需要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的协同解决方案。
同期,74个重点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72微克下降到34微克。这些壮士断腕式的治理措施成效显著。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进行测算,研究者发现,通过八年奋战,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河北、山东、浙江、山西和河南为碳协同减排量最大的5个省,2020年协同减排量占本地总碳排放量的5.9%~13.2%,说明清洁空气行动是实现这些省碳减排的重要驱动因素。
日益增多的蓝天底色背后是多管齐下的铁腕治污。论文通讯作者张强说。
冯丽妃摄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下,不少气候学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还有一个好处,即改善空气质量。他建议,未来在政策制定上应当优先考虑具有协同减排效益的措施,在目标、政策、措施、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改善之间的协同。
中国应对空气污染的努力带来了可观的气候效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郑博说。其中,京津冀地区贡献最大,其次是长三角、汾渭平原和珠三角。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其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等末端治理措施在中短期内对减污降碳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其减排潜力逐渐释放,或无法支持实现中国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结构清洁化、工业部门能源转型、建筑节能、居民清洁采暖、机动车电动化等相关协同减排措施。2013年,我国推出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降低重点地区PM2.5浓度;2018年,我国又推出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全国空气质量。
他同时表示,尽管清洁空气行动的协同减排成效显著,中国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能源体系和经济结构,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2013~2020年间,我国八年清洁空气行动中的协同治理措施带来的累计净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24.3亿吨,超过同期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增长量(20.3亿吨),且远高于安装末端污染治理装置额外带来的2.3亿吨碳排放增加量。
但2016年后,随着化石燃料消费总量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反弹。它们使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提高,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汾渭平原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20年共贡献了全国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总量的53.2%。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656-8。污染控制政策更严格的省份也实现了更显著的PM2.5浓度下降和碳协同减排。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对《中国科学报》说。2013~2020年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的排放量分别下降了69%、28%和44%。以工业燃煤锅炉整治为例,小型燃煤锅炉燃烧效率低,仅为65%左右,甚至更低。此外,在民用散煤清洁化替代方面,我国煤改气煤改电超过2900万户,超过30万蒸吨民用燃煤小锅炉被取缔;2016年开始的散乱污整治行动关停取缔或升级改造约66万家企业;淘汰超过2600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
减排24.3亿吨是什么概念呢?这与过去十年作为我国减排主力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果相差不大。论文共同作者、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
2021年,我国PM2.5年均浓度已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但离世界卫生组织的最终指导值5微克/立方米仍有较大差距。日益增加的北京蓝。
过去,国际上的研究更多关注气候政策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我国的清洁空气行动并非以气候目标为导向,但同样带来了可观的协同减排效益三棵树植物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面市解决了建筑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含有有毒增塑剂的防水涂料技术瓶颈问题。
行业首创的新型植物油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经过两年的开发、实践与市场沉淀,品类已扩大至5款产品以满足于不同地区和应用场景需求。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大大降低聚氨酯涂料使用过程中VOC的排放量,保护施工工人生命安全,助力防水材料高品质发展,推进行业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进程。其中,目录所列条例第6条关于沥青类防水卷材热熔工艺(明火施工)规定使用明火热熔法施工的沥青防水卷材不得用于地下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空间、易燃材料附近的防水工程。
2,2022年9月15日后,全面停止在新开工项目中使用本《目录》所列禁止类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而在防水施工整个流转周期中,施工人员的健康是最该关注的,远高于其他环节。
植物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系列产品采用植物油基增塑剂,大大降低产品VOC和刺激性气味,为使用者提供健康与安全保障。涉及共9项禁止&13项限制类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1,2022年6月15日后,新开工项目不得在限制条件和范围内使用本《目录》所列限制类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
三棵树防水产品从用户出发,以极致健康性能满足人们健康居住和施工人员的需求,不断研发绿色高新环保的防水产品。在防水行业中,建材的环保性和施工安全性是全行业一直关注的话题。